医学大神系列08,介绍巴斯德。
大家平时挂在口头的巴氏消毒法,巴氏就是指巴斯德。狂犬疫苗也是巴斯德发明的,此外,还有霍乱疫苗、炭疽疫苗。
仅此几项,就足以说明巴斯德的伟大之处,而且,他还拯救了当时法国的两大支柱产业——酿酒和丝绸。所以用天纵之才这个词来形容他,还真是贴切。
巴斯德于1822年12月27日出生在法国小镇多勒,家中做硝皮营生,日子勉强过得去。但父亲约瑟夫非常重视儿子教育,想方设法为巴斯德创造读书受教育机会。
年轻时的巴斯德并没有展现耀眼光芒,学业平平,虽然喜欢绘画、钓鱼,但这两项在当时也无法养家糊口。
让我们看看巴斯德的学习情况:
- 巴斯德16岁离家到巴黎求学,不到2个月就因想家而弃学。
- 17岁时,巴斯德重返巴黎,花两年时间拿到文科中专文凭。
- 因理科文凭考试不及格,巴斯德换了一家学校,复读一年后勉强拿到理科文凭。
- 报考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第一年成绩太差未被录取,第二年考进第四名,才得以入学。
直到进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巴斯德的学业生涯似乎才像点样子。在此学习四年后,于1847年拿到博士学位,在法国阿尔代什省找到一个中专学校做物理老师的工作。
这时,转折点出现了。
巴斯德做中专物理老师时,母校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巴拉尔教授亲自邀请巴斯德回学院做他的化学研究助理,在这个岗位上,巴斯德发现了酒石酸的旋光现象,这可是化学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简单而言,巴斯德发现了天然植物中的酒石酸可以令光线发生偏转,而人工合成的酒石酸却没有此现象的原因——二者的原子构建方式不同。
以前人们只知道要了解物质的分子结构,即分子是由哪些原子构成的。而巴斯德此项发现之后,同分异构现象被重视起来,即不仅要了解分子的原子构成,也要知道各个原子是如何搭建起来的,同样的原子互相勾连方式不同,产生的性状有可能千差万别。
伴随化学史的重要发现,巴斯德在1848年发现酒石酸的旋光性后,学术生涯也进入高产期:
- 1848年,任斯特拉斯堡大学化学教授,同年结婚成家 ;
- 1854年,成为里尔大学理科系主任;
- 1857年,发表《论酒的发酵》,确定酒的发酵和变质都是由微生物导致;
- 1862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矿物分会院士;
- 1865年,提出微生物致病理论;推出巴氏消毒法;开始研究蚕病;
- 1870年,解决蚕病问题,法国养蚕业复兴;
- 1879年,开发出霍乱疫苗;
- 1881年,开发出炭疽疫苗;成为法兰西学术院院士;
- 1885年,开发出狂犬疫苗。
我们现在一提到巴氏消毒法,总是和牛奶联系在一起,其实它产生的初衷,是解决葡萄酒变酸的问题。
巴斯德在里尔工作时,当地一个酿酒商找到他,寻找控制葡萄酒变酸的解决办法。
当时法国已经掌握了先进的酿酒技术,葡萄酒是非常令法国人骄傲的一种商品。但葡萄酒搁置时间一长,就会变酸,销量和品牌、尤其在外国的声誉受到极大影响。
巴斯德在显微镜下发现了酵母菌,还有令葡萄酒变酸的杆菌,在如何抑制杆菌方面想了很多方法,既要杀死杆菌,又要保证芳香成份不被破坏,保持酒的良好口感。
多次尝试后,巴斯德发现温度的高低是关键:加热,但不要到达沸点,就可以杀死有害细菌,又能保留酒的醇香感。
此后,巴斯德也曾试图推广巴氏消毒法,解决儿童饮用携带结核菌的生牛奶,常有丧命的情况。但时人认为生牛奶含有的营养成份会在巴氏消毒法后损失殆尽,所以此方法并未立刻流行起来。
三十年后,美国梅西连锁店业主之一——斯特劳斯,在自己的孩子喝了生牛奶染上传染病而早夭后,了解到早年巴斯德提出的巴氏消毒法,便在儿童收容院做验证。使用巴氏消毒法后,收容院儿童的死亡率从百分之四十四下降为百分之二十。自此,斯特劳斯便成为巴氏消毒法的拥趸者,不遗余力地推广此法。
巴斯德在1865年提出微生物致病理论,并通过巴氏消毒法让人们意识到生牛奶中的致病细菌。此后的五年,又应老师杜马的请求,前往阿莱城开始研究蚕瘟。
法国在1853年的蚕丝年产量为两万六千吨,占全球十分 一,而到1865年,因蚕瘟下降到四千吨,对当时的法国影响非常巨大。
巴斯德接到此邀请后,从学习养蚕开始,发现致蚕生病的微生物,找到粪口传播的途径,提出病蚕识别技术和卫生防病策略,终于控制住蚕瘟发展。到1870年,法国蚕茧大丰收,纯利润达到两千六百万法郎,一改以往行业颓势。
巴斯德的这一功绩不仅为法国人带来福利,也为自己的理论增加了一项内容,那就是微生物不仅会令酒发酸,也会使动物生病。这对于他提出的微生物致病理论至关重要。
巴斯德是一个化学家,当他发现微生物让酒生病、让蚕生病后,联想到人也会有相似现象,受细菌感染而生病,从而从化学跨界到了医学界,以科学方法研究医学。
巴斯德有过五个孩子,却只有两个活到成年,其他三个都因伤寒而早夭。这种悲恸让他更有动力在医学界开展研究,破解细菌影响人体健康的难题。
霍乱、炭疽、狂犬病在当时就是死亡的代名词,狂犬病更是百分之百的死亡率。
巴斯德的疫苗研制方法,是从致病微生物本身作原料,人工培养出疫苗。
这一方法是划时代的贡献,不仅挽救时人生命,更让医学家、人类意识到,疫苗是可以用人工方法从天然毒物里培养出来的。他的研究成果为医学科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由此产生新的理论和技术,让后人受益无穷。
巴斯德曾在1868年时曾中风导致左半身瘫痪,当时他执着研究蚕病,竟然好转。1894年11月1日,巴斯德突然大汗淋漓、后背疼痛,后人猜测这是又一次中风。只是这一次导致他卧床不起,经常会腰背疼痛。1895年9月28日,在卧榻上停止呼吸,享年73岁。
政府在巴黎圣母院为他举行了国葬,巴斯德的遗体存放于巴斯德研究院——他曾经做研究的地方。